:::

陳鴻逸 助理教授

姓  名:陳鴻逸

職  級:助理教授

連絡方式:24372093分機   861

電子信箱:hychen3@ems.dyhu.edu.tw

課程及留校時間表: 請點我


經  歷

  • 111.8.1 迄今    德育護理健康學院(經國學院)通識教育中心 / 專任助理教授
  • 111.8.1 —113.1.31 德育護理健康學院(經國學院)秘書室 / 主任秘書
  • 110.2.1 — 111.7.31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 / 研發處 / 學術研究暨產學合作組 / 組長
  • 106 2.13 —111.7.31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 / 通識教育中心 / 專案助理教授

學  歷

  •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 國文研究所 / 博士

學位論文

  • 博士學位:一九七O年代以降臺灣散文的性別、族群、階級議題之研究
  • 碩士學位:記憶與詩語:歷史敘事與文化實踐的探索-以李敏勇、陳鴻森的詩作為例

學術專長

  • 現代散文
  • 現代詩
  • 國文教學

任教科目

  • 四技中文應用與表達
  • 四技中文閱讀與思辨
  • 四技實用中文
  • 五專部國文
  • 電影與生活
  • 奇幻文學
  • 文學賞析與應用

研究計畫

  • 113年度教育部補助大專校院辦理校園心理健康促進計畫「心․陪伴」——「房/防之隱喻——心理議題與社會認同的實踐反思」課程/教育部
  • 111 年度教育部補助大專校院辦理校園心理健康促進計畫「心․力量」「自我認同與社會關懷的學習敘事」/教育部
  • 展述三褶法概念——以環境教育議題融入作為實用中文課程學習行動力與核心素養之實踐探究2022.08-2023.09111年教學實踐研究計畫)
  • 現代詩評論與出版傳播計畫 主持 109.08-110.07 產學合作案
  • 溝通.敘事.批判的接/培力——以「議題探勘導向」構建實用中文課程的實踐性 主持 2020.08-2021.07 教育部(109年教學實踐研究計畫)
  • 文創再培力.技能賦新藝 ——從設計思維(Design Thinking)構組「文學傳播與文化新創」課程的反思實踐 主持 2019.08-2020.07 教育部(108年教學實踐研究計畫)
  • 108學年度「原住民族傳統智慧創作保護人才培育」計畫—系列講座 主持 2019.9-2020.06 原住民族委員會
  • PBL融入實用中文課程之設計方案與教學反思」 主持 2018.8-2019.7 教育部(107年教學實踐研究計畫)
  • 探生命基點.談文學經典——「實用中文」課程革新計畫 協同 2017.08-2019.01 教育部(全校型中文閱讀書寫課程革新推動計畫B類)
  • 106年技專校專校院教學創新先導計劃.創新創業課程子計畫—文學傳播與文化新創 主持 2017.06-2018.03 教育部
  • 106年技專校專校院教學創新先導計劃.通識革新課程子計畫—敘事能力融入衛生醫療議題跨領域課群 協同 2017.06-2018.03 教育部

著  作

專   書

  • 202112 月/海洋.歷史與生命凝視/秀威經典。
  • 20219 月/老詩.我有問題/自費出版。

期刊論文

  • 陳鴻逸/2022.12/臺灣現代詩碩博士論文研究之回顧分析——以「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為範疇/《經國學報》38期/頁87-114/第一作者。
  • 陳鴻逸/2022.04/試論趙天儀的歷史書寫--以《趙天儀全集.詩卷》為探考範疇/《當代詩學》16期/頁6-40/第一作者。
  • 陳鴻逸/2021.12/「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敘事——以楊逵〈模範村〉為參照點/《經國學報》37 期/頁 95-107/第一作者。
  • 陳鴻逸/2021.10/報導文學敘事規約再思考-以〈台灣報導文學的虛構敘事規約〉為探討範疇/文史台灣學報》15 期/ 頁 155-179/第一作者。
  • 陳鴻逸、鄭卉芸、李玲玲/2020.12/論《幌馬車之歌》與《好男好女》中的「空白」書寫/《經國學報》36 期/頁 83-92/第一作者。
  • 陳鴻逸/2019.11/論截句詩的意象構成/《臺灣詩學學刊》34 期/頁 63-82/第一作者。
  • 陳鴻逸、李玲玲、鄭卉芸,〈論歐陽柏燕《燕尾與馬背的燦爛時光》中的戰爭刻痕與歷史圖像〉,《經國學報》第 35 期(2019 12 月),頁,61-76
  • 〈擊向左外野!一種文化意識與身體展演的敘事視角-以《台灣棒球小說大展》為例〉,《經國學報》第 35 期(201912 月),頁 77-86
  • 陳鴻逸∕2018.12∕孤立還是故意?戲劇文本在性別課題上的編選取向—以《憐香伴》、《夜奔》為例∕《經國學報》第 34 期∕頁 86-96∕第一作者。
  • 陳鴻逸∕2018.12∕文化的實踐與教學-以蔣渭水的〈臨床講義〉為例∕《經國學報》第 34 期∕頁 97-107∕第一作者。
  • 江右瑜、陳鴻逸2018.03佐藤學「學習共同體」的在地轉譯—談臺中教育大學大一國文課程共備機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第 17 期∕頁 59-74∕第二作者。
  • 陳鴻逸∕2013.02∕跨越文化邊境的旅航:一種記憶的書寫——以鍾喬的詩作為例∕《苗栗文獻》50 期∕頁 360-378∕第一作者。

專書論文

  • 陳鴻逸/20199月/文白論爭外的國文教學:關於一個技專院校教師的實踐與思考/文白之爭:語文、教育、國族的百年戰場/五南/頁293-307
  • 陳鴻逸/20199日/詩與散文的遞延互涉:論岩上《綠意》的詩性語言造異/在現實的裂縫萌芽:岩上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萬卷樓/頁195-210
  • 陳鴻逸、江右瑜∕2018年1月∕主體/目的.文本/空間的廻旋舞步──以吳德功〈遊龍目井記〉、楊翠借暮色溫一壺老人茶——1970 年代台中城市記憶〉的教案設計為例∕閱讀書寫.建構反思Ⅱ∕逢甲大學國語文教學中心∕頁129-148。

研討會論文

  • 陳鴻逸/2023.12/聆聽年齡的唱和:在樂齡大學課程的現代詩教學嘗試/第十屆海峽兩岸創新與融滲式教學研討會,新北市:東南科技大學/第一作者。
  • 陳鴻逸/2021.12/試論攝影∕詩的敘事構語與教學嘗試——以蘇紹連《鏡頭回眸:攝影與詩的思維》、《你在雨中的書房,我在街頭》為例/第八屆海峽兩岸創新與融滲式教學研討會,新北市:東南科技大學/第一作者。
  • 陳鴻逸/2021.08/-試論趙天儀的歷史書寫──以《趙天儀全集 ‧ 詩卷》為探考範疇/天光:一棵永不凋謝的小樹—趙天儀學術研討會,台中靜宜大學(改視訊)/第一作者。
  • 陳鴻逸/2020.12/看見族群的文化思維與他者議題——原住民族傳統智慧創作議題融入實用中文課程的反思/ 第七屆海峽兩岸創新與融滲式教學研討會,東南科技大學/第一作者。
  • 陳鴻逸/2019.12/在地域合/分:客籍現代詩人的書寫語式與歷史涉向/2019台灣客家文學研討會,台灣客家筆會/第一作者。
  • 陳鴻逸/2019.10/主體的精神生成與記憶敘寫—試探李敏勇《戰後台灣現代詩風景:雙重構造的精神史》的史藝技法/第二十三屆台灣文學家牛津獎暨李敏勇文學學術研討會,真理大學/第一作者。
  • 陳鴻逸/2019.06/詩意書寫的童真仿做再製──以然靈作品為教學活動示例/2019 中文閱讀書寫課程教學學術研討會,德明財經科技大學/第一作者。
  • 陳鴻逸/2019.05/何以定錨?座標構成?試論鄭愁予詩歌中的海洋質素/第28 屆詩學會議─「詩歌與海洋」學術研討會暨海洋與文學座談會,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第一作者。
  • 江右瑜、陳鴻逸/2019.05/學習共同體理念融入教學場域的再譯∕議——關於台中教育大學推動大一國文改革的回顧反思/2019 高等教育教學實務研究學術研討會,中興大學/第二作者。
  • 陳鴻逸/2019.03/教學場域何(合)成敘事語境?——以「實用中文」課程之教學實踐研究計畫為反思基點/銘傳大學 2019 追求高教卓越國際學術研討會「通識教育組:通識教育課程理念與實踐」,銘傳大學/第一作者。
  • 陳鴻逸∕2018.12∕試論截句詩的意象構成∕現代截句詩學研討會:東吳大學∕第一作者。
  • 陳鴻逸、江右瑜∕2018.12∕學習如何進行翻轉?從台中教育大學的學習共同體為出發——以〈學記〉、〈開卷如開芝麻門〉引觸思考為例∕第五屆海峽兩岸創新與融滲式教學研討會:東南科技大學∕第一作者。
  • 江右瑜、陳鴻逸∕2018.12∕紀寫與觀察的參與模態:談臺中教育大學大一國文課程的議課機制∕中國醫藥大學「2018通識教育與教學創新研討會」:中國醫藥大學通識教育中心∕第二作者。

榮譽事蹟

  • 經國學院 107 學年度第 1 學期暑假轉學考(三年級)命題委員
  • 經國學院 106 學年度第 2 學期寒假轉學考(二年級)命題委員
  • 107 學年度第一學期協助辦理 3N 複習考,提升護理系科學生學習成效
  • 參加 111 學測閱卷國文科(國綜)
  • 111 學年度科技校院四年制與專科學校二年制統一入學測驗基隆考區/經國學院分區監試委員
  • 108 學年度科技校院四年制與專科學校二年制統一入學測驗基隆考區/經國學院分區監試委員

其  它